2025年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主题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深刻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内...
北京一场心血管疾病学术研讨会的现场,一位70余岁的权威专家猛然起身,白大衣下摆扫过桌面,带着满脸不屑怒...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疼痛科主任罗民教授的会诊日,候诊室外的喧嚣与诊室里的死寂形成刺目的对比。罗民反复...
中国最美医生刘海鹰公益大爱江西行(1) 最美医生刘海鹰到瑞金 4月16日晚,被誉为“中国脊柱第一刀”的最美医生、北京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创办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到达瑞金,在瑞金人民医院进行义诊。9年来,他带领团队利用休假日深入贫困地区,足迹遍16省43个县市,在全国建17间脊柱疾病救助中心,先后为6千名患者义诊。何世红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72) 距北京冬奥会293天 2021年4月17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293天。“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日前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央国家机关摄协主席、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扶贫作品生动记录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实践获得好评。中国金融网首席记者郑国华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71) 距北京冬奥会294天 2021年4月16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294天。冬奥梦承载着冰雪梦,交汇着中国梦。北京冬奥会让冬奥文化与奥运精神得到全民化的“情感共振”。 著名艺术家、中国T抽象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霜凝先生,正在用一系列T抽象艺术作品的哲学思维和美学艺术,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助力。 微摄官方发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70) 距北京冬奥会295天 2021年4月15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295天。交通保障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点服务保障领域之一。为做好赛时交通规划,实现赛时交通的绿色畅通,张家口赛区积极推进赛时车辆路线规划、氢燃料车辆能源供应、临时交通场站规划建设等,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何世红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9) 距北京冬奥会296天 2021年4月14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296天。中国银行作为唯一“双奥银行”,以百年品牌传播冬奥梦想,以实际行动履行冬奥承诺,推出北京冬奥主题信用卡。信用卡设置安心冬奥、畅享冬奥、品质冬奥、精彩冬奥四大权益,旨在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安全、便捷、创新的支付服务。何世红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7) 距北京冬奥会298天 2021年4月12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298天。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鸟巢拉开帷幕。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盛大开幕,眼下,鸟巢正在进行紧张的翻新改造工作,届时,这里将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见证北京这座全球首个双奥之城的诞生。何世红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6) 距北京冬奥会299天 2021年4月11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299天。随着“相约北京”活动冰上项目测试展开,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完成了建成后的赛事“首秀”,“水立方”成功变身“冰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在实现夏冬项目转换后,完成了重要的实战检验。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5) 距北京冬奥会300天 2021年4月10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300天。 4月9日,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延庆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北京视听零距离”系列活动在延庆正式启动,同步启动的“北京视听零距离冰雪嘉年华”主题体验活动更为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增添浓浓“科技味儿”。 何世红 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4) 距北京冬奥会301天 2021年4月9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301天。4月8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报告》编写出版工作正式启动。《官方报告》编写出版工作为北京冬奥组委公开招标项目,北京出版集团牵手首都体育学院联合投标最终胜出。《官方报告》作为一份宝贵奥运遗产进行留存和利用。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3) 距北京冬奥会302天 2021年4月8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302天。连日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上项目测试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众多新技术惊艳亮相,与冬奥赛事深度融合。无所不在的科技应用场景,让人们对北京冬奥的冰雪盛会充满期待。何世红 摄影
微摄直击北京2022年冬奥会(62) 距北京冬奥会303天 2021年4月7日,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303天。4月2日-5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来到金山岭长城,标志着冬奥会组织工作进入新的周期。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境内,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何世红摄影
“五一”假期有望成为“史上最热黄金周” 古迹游红色游成为热点 清明假期国内1.02亿人次的出游告诉人们,古迹游、红色游将成为“五一”假期的热点。古迹游、红色游持续升温。不少景区推出“红色主题游”+“历史人文游”+“秀美山水游”的组合线路,让游客既可以欣赏到红色旅游带来的人文情怀,也可以学习到不少历史人文。图为4月4日金山岭长城。何世红摄影